栽培管理
1、品種選擇
中國藥典(2005)規定的重樓基源植物是云南重樓Paris polyphylla var. yunnanensis (Franch.) Hand.- Mazz.或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. chinensis (Franch.) Hara 。云南重樓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內,但在云南省內還分布有多種其他重樓屬植物,商家收購材料時不進行細分,只要是重樓就收。在種植時,應選擇滇重樓的優良種子或根莖作為栽培種源。
2、 種植地的選擇
重樓喜歡生活在海拔1000-3500米左右,氣候濕潤,雨量適當的林下蔽蔭處。一般種子萌發,根生長發育和頂芽萌發的適宜溫度為18℃~22℃,出苗為20℃,地上部植株生長為16℃~20℃,地下部根莖生長14℃~18℃。重樓生長要求蔽蔭的環境,光照較強會使葉片枯萎。一般種子萌發和幼苗階段要求遮蔭較好,而成熟前二年要適當減少遮蔭增加光照,有利于次生代謝物和干物質的積累。土壤含水量過低,易造成莖葉失水,根系干枯而死,而過高則易發生病蟲害,根莖腐爛。重樓宜生長在透水性好的微酸性腐殖土或紅壤土中,粘重,易積水和板結的土壤不宜種植。
3、 搭建蔭棚
滇重樓屬喜陰植物,忌強光直射,應在播種或移栽前搭建好遮蔭棚。按4×4m打穴栽樁,可用木樁或水泥樁,樁的長度為2.2m,直徑為10-12cm,樁栽入土中的深度為40cm,樁與樁的頂部用鐵絲固定,邊緣的樁子都要用鐵絲拴牢,并將鐵絲的另一端拴在小木樁上斜拉打入土中固定。在拉好鐵絲的樁子上,鋪蓋遮蔭度為70%的遮陽網,在固定遮陽網時應考慮以后易收攏和展開。在冬季風大和下雪的地區種植滇重樓,待植株倒苗后(10月中旬),應及時將遮陽網收攏,第二年4月份出苗前,再把遮陽網展開蓋好。
4.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、土壤類型及肥力條件下云南重樓的生長情況。結果表明,在1700~3100 m海拔范圍內,云南重樓的產量與海拔高度沒有相關關系,但與土壤的類型、肥力和耕作水平有關系;云南重樓在經常翻用、有機質含量或速效肥力較高的壤土中生長可獲得較高的產量。不同海拔、土壤類型及肥力對云南重樓質量沒有影響。
(一) 整地
1.土地整理
選好種植地后要進行土地清理,收獲前茬作物后認真清除雜質、殘渣,并用火燒凈,防止或減少來年病蟲害的發生。潔地后,將腐熟的農家肥均勻地撒在地面上,每畝施用2000~3000kg,再用牛犁或機耕深翻30cm以上,暴曬一個月,以消滅蟲卵、病菌。然后細碎耙平土壤。
2.平地作畦
土壤翻耕耙平后開畦。根據地塊的坡向山勢作畦,以利于雨季排水。為了便于管理,畦面不宜太寬,按寬1M ×長5m×高25cm作畦,畦溝和圍溝寬50cm,把一畝(660平米)地分成120份畦,每畦按60株苗左右栽種,使溝溝相通,并有出水口。
(二) 繁殖技術
1.種子繁殖
滇重樓種子具有明顯的后熟作用,胚需要休眠完成后熟才能萌發。在自然情況下經過兩個冬天才能出土成苗,且出苗率較低。重樓的種子大多在9 - 11月份成熟,為增進種子萌發力,待蒴果開裂后種皮變成醬紅色時進行采收。把采收的果實洗去果肉,稍晾水分,作濕砂或土層積催芽。具體方法是:種子與砂(土)的比例為1:5,再施用種子重量的1%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并拌勻,裝催苗框中,置于室內,催芽溫度保持在18-22℃,每15天檢查一次,保持砂子的濕度在30-40%之間(用手抓一把砂子緊握能成團,松開后即散開為宜)。第二年5月份有超過50%的種子胚根萌發時便可播種。將處理好的種子按5×5cm的株行距播于做好的苗床上,苗床寬1.2m,高20cm,溝寬30cm。種子播后覆蓋1:1的腐殖土和草木灰,覆土厚約1.5cm,再在墑面上蓋一層松針或碎草,厚度以不露土為宜,澆透水,保持濕潤。當年的8月份有少部分出苗,大部分苗要到第三年5月份后才能長出。種子繁育出來的種苗生長緩慢,3年后,滇重樓苗形成明顯根莖時方可進行移栽。
2.根莖切塊繁殖
根莖切塊繁殖分為帶頂芽切塊和不帶頂芽切塊兩種方法,筆者在生產實踐中,調查得出切塊時帶頂芽部分成活率為100%,不帶頂芽部分成活率為92%;帶頂芽切段根莖的生長量是不帶頂芽切段的1.5-2.5倍。目前我們在生產上主要以帶頂芽切塊繁殖為主。帶頂芽切塊繁殖的方法為:滇重樓倒苗后,取滇重樓根莖,按垂直于根莖主軸方向,以帶頂芽部分節長3-4cm處切割,傷口蘸草木灰或生石灰,隨后按照大田種植的標準栽培,第二年春季便可出苗,其余部分可曬干作商品出售。
(三) 移栽定植
1.移栽時間
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。此時移栽的滇重樓根系生長較快,花、葉等器官在芽鞘內發育完全,出苗后生長旺盛。
2.種植密度
按株行距15×15cm進行移栽,山地(林下套種)每畝種植8000棵,平地每畝種植12000棵。
3.種植方法
在畦面橫向開溝,溝深6~7cm,根據種植規格放置種苗,一定要將頂芽芽尖向上放置,用開第二溝的土覆蓋前一溝,如此類推。播完后,用松針或稻草覆蓋畦面,厚度以不露土為宜,起到保溫、保濕和防雜草的作用。栽后澆透一次定根水,以后根據土壤墑情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。
四、 田間管理
1.合理灌溉
由于云南地區的冬、春季節較干旱,滇重樓移栽后每10~15天應及時澆水1次,使土壤水分保持在30~40% 之間。出苗后,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噴灌,以增加空氣濕度,促進滇重樓的生長。雨季來臨前要注意理溝,以保持排水暢通。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,切忌畦面積水。遭水澇的滇重樓根莖易腐爛,導致植株死亡,產量減少。
2.中耕除草
移栽后,應抓緊時機,見草就除。先用手拔除滇重樓植株周圍雜草,再用專用小鋤輕輕除去其它雜草。鋤草時不能傷及滇重樓的地上部分與須根。一般是中耕除草和松土結合進行。
3.追肥
滇重樓的施肥以有機肥為主,輔以復合肥和各種微量元素肥料。有機肥包括充分腐熟的農家肥、家畜糞便、油枯及草木灰、作物秸稈等,禁止施用人糞尿。有機肥在施用前應堆漚3個月以上(可拌過磷酸鈣),以充分腐熟。追肥每畝每次1500kg,于5月中旬和8月下旬各追施1次。在施用有機肥的同時,應根據滇重樓的生長情況配合施用N、P、K肥料。滇重樓的N、P、K施肥比例一般為1:0.5:1.2,每畝共施用尿素、過磷酸鈣、鉀各10kg、20kg、12kg;施肥采用撒施或兌水澆施,施肥后應澆一次水或在下雨前追施。滇重樓的葉面積較大,在其生長旺盛期(7月-8月)可進行葉面施肥促進植株生長,用0.5%尿素和0.2%磷酸二氫鉀噴施,每15天噴1次,共3次。噴施應在晴天傍晚進行。
4、病蟲害防治
(1)黑斑病。病害從葉尖或葉基開始,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病斑,有時病害蔓延至花軸,形成葉枯和莖枯。防治措施:①注意排水排濕,降低空氣濕度,減輕發;②發病初期噴灑5%菌毒清水劑或50%甲基硫菌靈懸浮劑。
(2)莖腐病。此病多在苗床期發生,高溫多雨大田期危害更為嚴重。首先在莖基部產生黃褐色病斑,病斑擴大后,葉尖失水下垂,嚴重時莖基濕腐倒苗。防治措施:①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;②移栽前苗床噴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,作為“送嫁”;③間除病苗;④大田發病初期用95%可濕性粉劑灌塘,每隔10天1次,連灌2—3次。
(3)金龜子。以成蟲危害葉片,以幼蟲(白土蠶)咬食根莖,影響重樓生長。防治措施:晚間火把誘殺成蟲,用鮮菜葉噴放于墑面誘殺幼蟲。
5.摘除果實
滇重樓的非采種田應在其花萼片展開后用手摘去果實,讓養分集中在其營養生長上,促進滇重樓的根莖生長。
五、采收
(一) 采收時間
綜合產量和成分含量兩方面因素,種子繁育種苗的滇重樓在移栽后第6年采收最佳;帶頂芽根莖的種苗在移栽后第4年采收最佳。10~11月滇重樓地上莖枯萎后采挖。
(二) 采收方法
選擇晴天采挖,采挖時用潔凈的鋤頭先在畦旁開挖40cm深的溝,然后順序向前刨挖。采挖時盡量避免損傷根莖,保證滇重樓根莖的完好無損。
(三) 產地加工
挖取的滇重樓,去凈泥土和莖葉,把帶頂芽部分切下留作種苗,其余部分晾曬干燥或烘干,打包或裝麻袋貯藏。以粗壯、堅實、斷面白、粉性足者為佳。
(四) 質量要求
1.外觀性狀
本品結節狀扁圓柱形,略彎曲,表面灰褐色。質堅,切面白色至黃白色,粉性足。氣微,味微苦、麻。
2.內在質量
按《中國典》(2005 年版一部) 附錄IX H 第二法“水分測定法”測定,水分不得超過12.0%。
按《中國典》(2005 年版一部) 附錄IXK“灰分測定法”測定,總灰分不得超過6.0%。
按《中國典》(2005 年版一部) 的規定,本品按干燥品計算,含重樓皂苷I和重樓皂苷II的總量,不得少于0.80%。
按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標準,DDT殘留量均不得超過0.05mg/kg;重金屬As、Pb、Cd、Hg的含量分別不得超過0.2mg/kg 、1.5mg/kg、0.05mg/kg、0.01mg/kg。
(五) 包裝、貯藏與運輸
1.包裝
滇重樓包裝材料采用干燥、清潔、無異味以及不影響品質的材料制成,包裝要牢固、密封、防潮,能保護品質,包裝材料應易回收、易降解。在包裝外標簽上注明品名、等級、數量、收獲時間、地點、合格證、驗收責任人。有條件的基地注明農殘留、重金屬含量分析結果和成分含量。
2.儲藏
包裝好的滇重樓商品材料,及時貯存在清潔、干燥、陰涼、通風、無異味的專用倉庫中,要防止霉變、鼠害、蟲害,注意定期檢查。
3.運輸
運輸工具必須清潔、干燥、無異味、無污染,運輸中應防雨、防潮、防污染,嚴禁與可能污染其品質的貨物混裝運